登录 注册  |
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003)
暂无评分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7-80736-137-9 中图分类:X196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编委会 编辑说明 前言 目录页 国家制度影响区域环境变迁的一个特例 孙冬虎 一、国家制度保护之下的南苑历史自然面貌 二、国家制度被迫松动后的南苑土地开垦 三、国家制度急剧改变后的土地开垦狂潮 四、结语 历史农业开发对灾荒发生的影响 卜风贤 一、历史灾荒发生的三个阶段 二、传统农业技木进步抑制了饥荒发生 三、历代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估测 人为因素对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 王双怀 一、人为因素对西部森林与草原的影响 二、人为因素对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三、人为因素对西部水环境的影响 制度变迁与地域社会:清代云贵地区改土归流和民族生态变迁新探* 杨伟兵 引言 一、地方行政制度与原生态变化 二、改土归流与地域社会反应 三、地城社会的经济变化与作用 结语 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明清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和环境的变化 蓝勇 一、明代西南民族地区的环境与生产方式状况 二、清代改土归流后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政策 三、改土归流后西南民族地区生产方式和环境的变化 四、传统“农本”思想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分析 流民问题与清代陕南社会动荡* 张力仁 一、政府政策与流民问题 二、流民生存方式与清代陕南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流民逐利行为与陕南社会风气的变化 四、地域控制系统的弱化与基层社会的混乱 五、余论 明清陕南移民开发状态下的人虎冲突* 曹志红 王晓霞 一、研究主题说明 二、移民开发地域的渐次扩展与虎生活领域的逐渐缩小 三、人虎冲突的加剧和打虎活动的展开 四、结论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 张建民 鲁西奇 一、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过程 二、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及其演变过程中诸要素分析 三、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经济结构的转换与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制度因素——以明清时期两湖平原为例 尹玲玲 一、经济结构转换:渔业的快速萎缩与大规模的围湖圩垦 二、生态环镜变迁:围湖圩垦、洪涝灾害暴发、河湖进一步淤废的恶性循环 三、制度因素考察:渔税逋负转摊与湖田厚利“围剿” 四、结论 归属、表达、调整:小尺度区域的政治命运——以“南湾事件”为例* 张伟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改属:提议以至决定 三、冲突:利益及表达 四、处理:分属及原则 五、讨论:行政与政区 六、区城与归属 七、余论:“地方主义”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 安树伟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 二、资源环境约束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状况 三、资源环境约束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 四、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历史时期岭南经济发展与野生兽类动物的消长 刘正刚 刘强 一、史前岭南丰富的野生兽类种群 二、秦汉至唐宋时期岭南兽类动物的生存 三、明清岭南野生兽类动物的濒危状态 四、明清岭南野生兽类濒危的因素 从台湾经济发展谈林业经营及环境变迁——以中部东势林区为例 庄世滋 钟升兴 一、台落林业史概述 二、日治时期之森林产业与林业经济 三、光复后之林业经营 四、八仙山、大雪山、中部横贯公路之开发 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育之醒思 公共秩序的形成与变迁:对唐宋以来山西泉域社会的历史考察 张俊峰 行龙 引言 一、唐宋时代公共水利秩序的形成 二、明清时代公共水利秩序的变迁 三、给论与思考 民国时期关中地区乡村水利制度的继承与革新——以龙洞—泾惠渠灌区为例进行研究 卞建宁 一、民国时期此区域内水利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二、民国时期该区域水利制度的继承与革新 三、民国时期水利制度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分析 四、结语 民国西安城市水利建设及其规划——以陪都“西京”时期为主 史红帅 一、陪都“西京”的城市水利建设 二、陪都“西京”的城市水利建设规划 余论 屯垦政策实施下的环境效应分析——以清末民初塔里木河下游屯垦过程为例* 赖小云 一、屯垦前的环镜状况 二、屯垦政策的实施过程 三、屯垦政策实施下的环境效应分析 四、屯垦政策实施下的环境效应个案分析:基于“流动的县城”讨论 河西绿洲近50年来的农业开发对于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略论 李并成 拉卜楞寺僧侣制度与甘南藏区生态环境——以民国夏河县为例* 邹志伟 一、引言 二、基于1928-1945年夏河县人口、游牧部落的考案 三、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藏传佛教权威的介入 四、结论 秦都咸阳对周围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徐卫民 隋唐时期毛乌素沙地演变与人类活动背景考察* 穆渭生 一、鄂尔多斯高原现代地貌与沙漠物质基础 二、隋唐时期“河曲”农耕人口的时空分布 三、隋唐时期“河曲”游牧族类的时空分布与动荡支迁 四、北魏至唐宋毛乌素沙地演变之史料解读 五、申论 唐代“河曲”地域农牧经济活动影响环境的力度及原因探析* 艾冲 一、唐代’‘河曲”地域人类农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变化 二、唐代‘’河曲”地域人类牧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变化 三、农牧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力度并不均衡 四、农牧经济活动显示出影响环境力度差异的原因 略论明代西北国防经济对环境的影响* 刘景纯 一、西北国防经济的兴起与类型 二、国防经济对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国防经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明代榆林镇沿边军屯制度与环境变化关系研究* 李大伟 前言 一、军屯的起始与区域界限 二、榆林镇军屯的制度规定 三、军屯制度与环境变化之关系 五、结论 垦殖政策的调整与生态环境变化——以1644—1911年陕北长城外伙盘地为例* 王晗 郭平若 一、封禁期: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二、招垦期:牧区农业景观的凸现 三、禁垦期:从掠夺式收缩到违禁私垦 四、拓垦期:生态环镜的进一步破坏 五、结论 陕甘宁边区时期农业开发政策的环境效应* 秦燕 一、边区以前陕北的土地开发及其效应 二、边区时期农业开发的政策 三、开发政策后果的评估 四、小结 硬化地面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影响的初步研究 姚文波 一、研究方法 二、实例分析 三、两个观点 四、小结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劳动力资源的组织及其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以绥德韭园沟流域淤地坝建设为例 高芸 前言 一、互助组时期 二、合作社时期 三、人民公社时期 四、淤地坝在水土保持和农业产业中的效应分析 五、结论 黄土高原淤地坝对水资源影响初步研究——以绥德县韭园沟典型坝地为例* 张红娟 延军平 周立花 徐小玲 刘晓琼 李平 高银富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三、结果与分析 四、结语 黄土高原淤地坝对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的影响——以绥德县辛店沟为例* 周立花 延军平 徐小玲 张红娟 李平 高银富 一、研究区概况与研究现状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三、辛店试脸场淤地坝中土壤含水量变化研究 四、结论 陕北沙区人为因素与沙漠化的定量关系研究* 徐小玲 延军平 一、引言 二、沙漠化的人为影响 三、人为因素与沙漠化的定量关系 四、结论 封底 ..更多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