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重庆大学
首页
图书资源
视听资源
本馆讯息
读书活动
校本资源
我的图书馆
全部图书资源
>
F 经济
>
F3 农业经济
土地调查与评价理论与实务
暂无评分
作者:程文仕主编
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42413444
中图分类:F301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目录
书名页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页
第一篇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知识
1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 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
3 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3.1 土地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
3.2 土地类型调查
3.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4 专项土地资源调查
3.5 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4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4.1 全站仪测图
4.2 经纬仪测图
4.3 大平板仪测图
4.4 航空遥感调查
4.5 卫星遥感监测和机助制图
4.6 遥感专题系列制图技术
5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5.1 准备工作
5.2 外业调绘
5.3 内业工作
5.4 检查验收
第一章 土地条件调查
1 土地条件调查的概念和内容
1.1 土地条件调查的概念和目的
1.2 内容和方法
2 土地自然条件调查
2.1 气候调查和分析
2.2 地形地貌调查和分析
2.3 地质调查和分析
2.4 水资源调查和分析
2.5 土壤调查
2.6 植被调查
3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3.1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3.2 人口与劳动力
3.3 经济结构与生产力水平
3.4 土地利用水平调查
第二章 土地类型调查
1 土地类型调查的步骤
2 土地类型的野外调查方法
2.1 路线考察法
2.2 综合剖面分析法
3 土地类型调查制图
3.1 土地类型调查制图的原则
3.2 土地类型图的基本要求
3.3 土地类型制图方法
3.4 系列成图
3.5 分类单元与制图单元
3.6 土地类型调查比例尺
3.7 土地类型图的底图
3.8 土地类型图的调绘步骤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1 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类型
1.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
1.3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介绍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一般过程
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外业调查
3.1 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
3.2 地类调绘
3.3 线状地物调绘
3.4 图斑调查
3.5 调查底图标绘
3.6 补测地物
3.7 基本农田调查
3.8 城镇土地调查
3.9 填写外业手簿
3.1 0调绘整饰
3.1 1检查验收
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几个问题
4.1 控制面积确定
4.2 调查底图制作
4.3 数据源选择
4.4 图像处理
4.5 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调绘
4.6 关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质量调查
4.7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制图图例
4.8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制图比例尺
4.9 数学基础
4.1 0田坎系数测算:
4.1 1海岛调查
4.1 2面积量算
第四章 土地资源调查基础图件的特点与识别
1 航片的特点
1.1 航片的特点
1.2 彩色红外航片的特点
2 影像平面图的特点
3 卫片的基本特点
4 地形图的特点
5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特点
第五章 土地资源的航空遥感调查
1 航空像片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判读方法
1.1 航空像片的立体观察方法
1.2 影像特征与解译标志
1.3 综合景观分析法
2 土地资源调查的航片调绘工作程序
2.1 调绘前的准备工作
2.2 野外概查
2.3 室内预判和外业调绘
2.4 外业补测
2.5 纠正转绘
3 土地利用类型的航片判读
3.1 耕地的判读
3.2 园地的判读
3.3 林地的判读
3.4 居民点的判读
3.5 道路的判读
3.6 水域的判读
3.7 草地、沼泽地和盐碱地的判读
3.8 沙地、荒地、棵岩的判读
第六章 土地资源的卫星遥感调查
1 陆地卫星影像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1 卫星影像目视解译原理
1.2 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标志
1.3 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2 卫星影像的土地构成要素解译
2.1 地貌判读
2.2 地质判读
2.3 土壤解译
2.4 植被解译
3 二次调查中的土地分类影像特征
第七章 外业调绘、转绘和面积量算
1 县级调查方案
1.1 县级调查方案
1.2 县级调查作业程序
2 行政境界和土地权属界线的调绘
2.1 行政境界和土地权属界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2.2 境界和权属界调绘的准备
2.3 境界和权属界调绘的实施
3 地类调绘
3.1 航片判读与调绘
3.2 彩红外航片的判读与调绘
3.3 影像平面图调绘
3.4 地形图调绘
3.5 梯田田埂(坎)系数的测定
4 转绘成图
4.1 纠正转绘的基本原理和面积量算基础图的制作
4.2 转绘(纠正)成图方法体系
5 土地面积量算
5.1 土地面积量算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方案
5.2 土地面积量算作业程序及实施
5.3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量算
5.4 土地面积量算方法
第八章 数据汇总
1 汇总任务和要求
1.1 汇总主要工作内容
1.2 汇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3 汇总程序和步骤
1.4 汇总成果系列
2 汇总接边复核
2.1 接边复核含义
2.2 接边复核内容
2.3 接边复核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3 数据汇总
3.1 数据汇总的原则
3.2 县、地(市)、省级数据汇总
第九章 土地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
1 土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作业程序
1.1 土地变更调查的内容
1.2 土地变更调查的作业程序
2 土地变更调查的外业工作
2.1 外业调查的内容
2.2 变更外业调查的技术要求
3 变更外业调查的实施
3.1 准备基础资料
3.2 野外调查
3.3 规范技术标准
3.4 变更调查基本单位
3.5 变更的判定
3.6 图斑编号
3.7 调查的记录
4 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变更
4.1 图件变更的要求
4.2 图件变更的方法
5 数据变更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路线
5.1 数据变更的基本要求
5.2 数据变更的技术路线
第十章 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整理和验收
1 成果图件编制程序和技术方法
1.1 制图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
1.2 基础底图的编制
1.3 专题内容的转绘
1.4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1.5 图例、图面配置与整饰
1.6 出版原图的清绘与复制
2 土地类型图和土地资源图的编制
2.1 制图的原则
2.2 制图单元
2.3 土地类型图的表示方法
2.4 土地资源图
2.5 轮廓线的制图综合问题
3 土地利用现状圈和权属界线图的编制
3.1 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
3.2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3.3 土地权属界线图
3 土地利用现状的卫星遥感制图
3.1 遥感信息的制图应用
3.2 卫星影像图和卫星影像地图
3.3 从影像生成专题地图
3.4 遥感系列制图
4 调查报告的编写
4.1 土地类型调查报告的编写
4.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5 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
5.1 检查验收制度
5.2 检查验收的依据
5.3 检查验收的总体要求
5.4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
5.5 省、市级调查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
5.6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内容与方法
5.7 成果评价
第二篇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评价基本知识
1 土地评价的目的
2 土地评价的类型
3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1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3.2 土地评价的原则
3.3 土地评价的方法
4 土地评价的工作程序
4.1 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
4.2 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
4.3 土地评价的资料管理和成果汇报
第十一章 土地潜力评价
1 土地潜力评价的评价系统
2 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3 土地潜力评价成果的应用
第十二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1土地自然适宜性的分类方法
2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2.1 规划土地评价
2.2 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2.3 调查研究区的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
2.4 土地利用与土地的比较
2.5 提交评价成果
3 对《纲要》的改进
土地经济评价基本知识
1 土地经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3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
4 土地经济评价的一般步骤
5 土地经济分级
第十三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
1 农用地分等定级
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常用方法
2.1 毛利分析法
2.2 贴现现金流通分析法
2.3 经济计量模型法
2.4 综合分等法
3 农用地定级
3.1 原则
3.2 工作内容
3.3 技术步骤
3.4 准备工作
3.5 确定定级指数
3.6 级别划分与校验
3.7 成果编绘
3.8 成果验收与更新应用
第十四章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1 城镇土地定级原则
2 城镇土地定级的技术方法
3 城镇土地定级的步骤
3.1 准备工作与外业调查
3.2 定级因素资料的整理与量化
3.3 定级单元的划分
3.4 土地级别的初步划分与确定
3.5 面积量算以及土地级别图的编制
3.6 土地定级报告的撰写及成果的验收归档
4 城镇土地定级方法技术要点
4.1 定级因素的作用分计算
4.2 定级单元的划分
4.3 定级因素的选择
4.4 定级因素权重值的确定
4.5 定级单元总分值的计算
4.6 级别的划分
4.7 城镇土地级的验证
4.8 级别面积的量算
4.9 城镇土地定级成果
4.1 0方法总结
第十五章 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
1 基准地价的概念
2 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2.1 利用级差收益测算法估算的技术途径
2.2 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方法
3 基准地价评估的程序
3.1 准备工作
3.2 资料调查与整理
3.3 基准地价的评估
3.4 城镇基准地价的确定
3.5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的编制
3.6 基准地价图的绘制
4 基准地价更新
4.1 基准地价更新的技术路线
4.2 利用市场交易地价资料更新基准地价
第三篇 土地调查与评价实务
实务1 基准地价评估中的土地资源调查
1 目的与意义
2 工作范围
3 调查内容与调查程序
3.1 调查内容
3.2 调查程序
4 调查工作的实施
4.1 准备工作
4.2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3 第一阶段外业调查(路线踏勘)
4.4 第二阶段外业调查
4.5 第三阶段补充外业调查
4.6 第四阶段外业调查
4.7 第五阶段补充外业调查
4.8 第六阶段验证性外业调查
4.9 内业工作
实务2 城镇土地定级
1 区域概况
2 土地定级范围及原则
2.1 甘州区土地定级范围的确定
2.2 甘州区土地定级原则
2.3 定级技术方法与工作程序
3 土地定级因素及其权重的确定
3.1 土地定级因素选择的原则
3.2 土地定级因素指标体系的确定
3.3 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
4土地定级因素作用分值计算
4.1 商服繁华程度
4.2 交通条件
4.3 基本设施状况
4.4 环境状况
4.5 人口密度作用分值计算
4.6 产业集聚效益作用分值计算
5 定级单元划分
5.1 单元划分原则
5.2 定级单元边界落实
5.3 单元划分方法精度分析
6 计算单元分值
6.1 单元商服繁华度得分计算
6.2 单元内道路通达度和交通便捷度分值计算
6.3 单元内对外交通便利度分值计算
6.4 单元内基础设施完善度分值计算
6.5 公用设施完备度作用分值计算
6.6 单元内环境条件分值计算
6.7 单元内绿地覆盖度分值计算
6.8 单元内自然条件优劣度分值计算
6.9 单元内人口密度分值计算
6.1 0单元内产业集聚集影响度分值计算
6.1 1单元总分值计算
7 土地级别的划分与确定
7.1 土地级别划分的依据和原则
7.2 土地级别划分的方法
7.3 土地级别数目的确定
7.4 土地级别边界的落实
附
实务3 农用地定级
1 定级区域概况(略)
2 定西市城市规划区农用地定级概述
2.1 定西市城市规划区农用地定级范围的确定
2.2 定西市城市规划区农用地定级原则
2.3 定级工作内容与技术步骤
3 定级因素、因子及其权重的确定
3.1 定级因素、因子的选择
3.2 定级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
4 定级资料的调查与整理
4.1 定级资料的调查收集
4.2 定级资料的整理
5 定级因素作用分值的计算
5.1 土地定级因素作用分值计算的原则
5.2 作用分值的具体计算
5.3 因素因子的作用分值
5.4 分值图的生成
6 定级单元的划分
6.1 划分定级单元
6.2 划分过程
7 定级单元总分值图的生成
7.1 确定单元总分值的方法
7.2 定级单元总分值的确定
8 级别的确定
8.1 土地级别划分的原则
8.2 土地级别的初步划分
8.3 土地级别校核
8.4 土地级别面积的量算
9 定级成果分析
9.1 农用地级别面积构成分析
9.2 农用地级别的分布规律分析
9.3 农用地级别更新分析
实务4 张掖市城市规划区基准地价评估
1 概述
1.1 基准地价评估依据
1.2 基准地价评估的目的
1.3 基准地价内涵
1.4 基准地价评估日期
1.5 基准地价评估原则
1.6 基准地价评估的工作思路与步骤
1.7 基准地价评估结果
2 基准地价评估区域概况
2.1 基准地价评估范围
2.2 区域概况
3 用市场交易资料估算样点地价
3.1 土地和房屋还原利率的确定
3.2 样点交易参数确定
3.3 样点地价的计算
4 基准地价的确定与分析
4.1 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确定及其分析
4.2 住宅用地基准地价及其分析
4.3 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及其分析
5 基准地价变动分析
5.1 基准地价变动情况分析
5.2 地价变动原因分析
6 宗地标定地价修正系数表的编制
6.1 编制宗地标定地价修正系数表的基本思路
6.2 基准地价区域、个别因素修正系数表的编制
6.3 基准地价土地开发程度修正系数表的编制
6.4 基准地价出让年限修正系数表的编制
6.5 基准地价容积率修正系数表的编制
6.6 基准地价楼层比例分摊系数表的编制
7 土地级别、基准地价及其修正体系验证
7.1 抽样样点地价检验
7.2 用级差收益资料验证
7.3 验证小结
8 基准地价说明及其应用建议
8.1 基准地价评估的前提条件与设定条件
8.2 基准地价评估结果和基准地价评估报告的使用
8.3 其它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
附件
实务5 土地利用现状地类认定
1 耕地的认定
2 园地的认定
3 林地的认定
4 草地的认定
5 交通运输用地的认定
6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认定
7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认定
8 其他土地的认定
附录一:1984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附录二:2001年的过渡时期《试行〈土地分类〉》
附录三: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参考书目
..更多
全部评论
评论
推荐图书
王阳明全集(第一部)
(明)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第二部)
(明)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第三部)
(明)王守仁
王阳明全集(第四部)
(明)王守仁
艺文类聚(第一部)
(唐)欧阳询
艺文类聚(第二部)
(唐)欧阳询
艺文类聚(第三部)
(唐)欧阳询
艺文类聚(第四部)
(唐)欧阳询
©中文在线
服务条款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