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
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上下卷)
暂无评分 作者:周宁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1 ISBN:9787301062005 中图分类:C955.2 ( 社会科学总论 > 民族学 )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页 上卷 谢启 前言 第一编 天朝遥远:从一种传奇到另一种传奇 引言 第一章 “大汗的大陆”:“把最高级的描绘留给了中国” 1.《马可·波罗游记》、《曼德维尔游记》与《鄂多立克东游录》 2.异域形象异想天开 3.财富与君权的象征 第二章 中国形象:传奇与地理之间 1.《马可·波罗游记》:从虚构读到真实 2.半真半幻的国度 3.地理上“远东最遥远的帝国” 第三章 大中华帝国:“统治最为完善的国家” 1.《大中华帝国志》:塑造一个真实的、制度完美的帝国 2.一种新的中国形象类型出现了 3.“揭示伟大中国的一些最基本的意义” 第四章 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 第五章 “孔夫子的中国”: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1.汉字与汉籍的普世奥义 2.《孔夫子:中国哲学家》:介绍一个思想的中国 3.回到莱布尼茨:最美好的愿望 4.从自然神学到自然哲学 5.从自然哲学到政治哲学 6.从政治哲学到政治经济学 第二编 永远的乌托邦:两种现代性期望中的中国形象 引言 第一章 发现“孔教理想国” 1.同一叙事:发现乌托邦与发现中华帝国 2.“发现”的乌托邦想象传统 第二章 发现“孔教理想国”的意义 1.地理大发现文化、乌托邦传统与现实政治关怀 2.“孔教理想国”:一个世纪的政治哲学期望 第三章 在开明专制主义的政治期望中 1.“哲人王统治下人民的真正幸福” 2.将中国政体当作举世楷模的最完美的政体 第四章 历史不容乌托邦 1.破除幻象:国王不可能成为哲人王 2.“孔教理想国”终归还是乌托邦 3.破除幻象:哲学家更不能成为国王 第五章 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从社会现代性转入审美现代性 1.“孔教理想国”消失在西方社会现代性期望中 2.“中国情调”出现在现代主义的审美期望中 第六章 中国情调:现代主义的审美过剩与道德重建 1.逃向“多愁善感的爱情国度” 2.“中国佬”的家乡是高尚淳朴的牧歌田园 第七章 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的传统、类型与转型 1.孔教理想国·中国情调·红色圣地 2.若干世纪里连绵不断的西方集体白日梦 3.直到发现红色边区——“一个柏拉图理想国的复制品” 第八章 “红色圣地”:乌托邦化中国形象的期望与绝望 1.一个生活在未来的光明中的国家 2.红色朝圣:新天地的旧梦想 第三编 意识形态或乌托邦:中国形象的历史脉络与意义幅度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潮”:潮起潮落 1.“中国潮”起 2.“中国潮”落 3.“中国潮”落之后的阴影 第二章 1750:中国形象转型的现实与观念语境 1.转折点或分界点: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扩张的两个阶段 2.转折点或分界点:西方的两种东方神话 3.转折点或分界点:西方现代性精神结构的转型 第三章 形象·类型·原型:中国形象的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 第四章 中国形象:隐藏了欲望与恐怖的梦乡 1.“黄祸”恐慌:想象·现实·游戏 2.对“大地”的向往:赞美与恩抚 3.世纪噩梦:从“黄祸”到“红祸” 4.精神分裂的中国形象 第五章 “他乡是一面负向的镜子” 下卷 第四编 停滞的帝国:西方进步大叙事中的中国形象 引言 第一章 从中国发现世界历史 1.中国历史悠久是一种荣耀 2.历史悠久意味着历史停滞时,荣耀也就变成了耻辱 第二章 在进步史观中发现中国历史的停滞 1.像中国那样使一切僵固不变 2.古老的文明为什么进步微乎其微 3.所有民族国家都必须先在历史中确认自己的位置 第三章 在进步秩序中“发明”停滞的帝国 1.启蒙思想在进步秩序中“发明”一个停滞的帝国 2.让停滞的帝国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起点上 3.中华帝国是一个只属于空间的帝国 第四章 从进步到进化:想象停滞的帝国消亡 1.停滞在种族进化的行旅上 2.从进步到进化,从世界知识到世界霸权 3.古老中国的末日与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第五章 停滞或进步:中国现代性的他者困境 1.停滞的帝国:中国现代性的自我东方化认同 2.超越中国现代性的他者困境: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六章 从停滞到进步:中国历史形象的断裂与转型 1.停滞的中华帝国形象断裂 2.进步的中国:中国历史形象转型 第五编 东方专制帝国:西方自由大叙事中的中国形象 引言 第一章 东方专制主义:西方地缘政治想象的古典遗产 1.专制主义是蛮族政治,都是东方的 2.但东方国家未必都是专制主义,中国例外 第二章 中华帝国与东方专制主义:若即若离 1.开明君主制使中华帝国超越东方专制主义 2.东方专制没有例外,包括中华帝国 第三章 东方专制主义话语“收编”中国形象:从迟疑到确立 1.中华帝国的东方专制主义,说可疑也可信 2.中华帝国的东方专制主义形象最终确定 第四章 中华帝国成为东方专制主义的典型 1.极远的东方与极端的东方专制主义 2.不断推展的东方专制主义地平线 第五章 追索东方专制主义话语谱系,从政治哲学到政治经济学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东方专制主义的真正基础 2.东方天朝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第六章 中华帝国的东方专制主义话语:规训与活力 1.东方专制主义是难以动摇的前提 2.东方专制主义不断焕发的理论活力 第七章 中华帝国的东方专制主义:理论还是传说? 1.卡夫卡的“长城帝国”:像是理论的传说 2.魏特夫的“治水帝国”:像是传说的理论 第八章 中华帝国的东方专制主义:神话或叙事 1.原来是现代性想象中的恐怖故事 2.而所有的故事竟然是同一个故事 第六编 野蛮的帝国:西方文明大叙事中的中国形象 引言 第一章 西方现代性二元对立的世界想象 1.“那里的一切都是截然相反的” 2.截然相反的世界: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 3.截然相反的世界的意义:文明与野蛮 第二章 野蛮主义信条下的中国形象 1.野蛮之东方:古老的想象系谱 2.野蛮之东方:中华帝国堕落到野蛮贫困 3.野蛮之东方:中国形象的东方主义黑暗背景 第三章 中华帝国野蛮的“东方性” 1.封闭自大崇古守旧 2.麻木僵化腐败残暴 3.从败坏的德行到卑劣的族性(一) 4.从败坏的德行到卑劣的族性(二) 第四章 塑造“野蛮的中国人” 1.野蛮化策略:将中国人“物种化”与恐怖化 2.野蛮化策略:将中国人异类化与漫画化 第五章 文明征服野蛮:“野蛮化”想象中国的霸权意义 第六章 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索引 后记 ..更多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